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分析(附投资调查表)
来源:wenku163.com 资料编号:WK1637727 资料等级:★★★★★ %E8%B5%84%E6%96%99%E7%BC%96%E5%8F%B7%EF%BC%9AWK1637727
资料介绍
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分析(附投资调查表)(10000字)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投资决策收到认知偏差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处置效应、羊群效益、过度自信等特点。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提出大学生在证券的引导下进行股票投资对他们投资理财能力的培养及将来的就业有很大益处。
关键词:行为金融;认知偏差;股票投资。
Stock Investment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ake Changsha City University for Exampl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receive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bias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sposition effect, flock efficiency, overconfide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rticle based on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equity investments on their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capacity of the culture and the futur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in the secur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ate to the benefits.
Key words: Behavioral finance; Cognitive bias; Stock investment
一、前言
大学生是股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普遍没有经济来源,对股市的了解相当有限,进入股市的目的也与普通投资者有所差别。他们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与普通股票投资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更加符合大学生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较冲动的的心理特征。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潮流,象征时代最强音,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青年队伍,他们参与炒股的行为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很多学者调查研究了普通证券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却很少有人将目光放在尚未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的身上,少数相关的研究报告也都仅限于阐述现状和分析大学生炒股的利弊。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对大学生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偏差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引导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前言………………………………………………………………………………1
二、问卷调查的依据与方案…………………………………………………………2
(一)调查目的…………………………………………………………………2
(二)问卷设计…………………………………………………………………2
1.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2
2.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3
三、本次调查所得数据与结论………………………………………………………3
(一)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看待投资结果……………………………4
(二)大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能力不强………………………………4
(三)学生所学专业与投资收益关联程度不大………………………………6
四、大学生股票投资行为的分析……………………………………………………6
(一)流行、从众的社会心理影响……………………………………………7
(二)大学生股票投资发展的动机驱使………………………………………7
(三)短线投资行为多于长线投资行为………………………………………7
(四)大学生投资者过度自信…………………………………………………8
五、积极引导大学生股票投资的一些建议…………………………………………8
(一)理性投资克服认知偏差…………………………………………………8
(二)智慧投资善于解读最新信息……………………………………………8
(三)模拟炒股积累投资经验…………………………………………………9
(四)用正确心态适度参与股市………………………………………………9
六、结束语……………………………………………………………………………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0
附录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