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控与商业伦理关系
摘要: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虽然健全,缺少真正独立的有震慑的监督和客观的风险评价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人员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以至于内控制度失效。本文从商业伦理和内控的关系,阐述企业内控制度设置应基于优秀的商业伦理,从而展望中国企业商业伦理的光明的未来。 关键词:内控失效;治本;商业伦理 中国经历了自1978年以来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开始时解决了“没的吃”的问题,到后来解决了“吃得好”的问题;从对洋货的崇拜,到全世界满是“Made in China”商品;从“人拉肩扛”的农耕社会到“轻点鼠标”的信息社会,这些都无不印证着中国经济在总量和质上发生的变化,而实现这种变化的主体是企业,而国有企业更是中坚力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技术、网络技术的提高,国有企业从改革初期的粗放式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逐渐发展到现在产权明晰、制度健全、分工明确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内容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国有大企业更是统一布署,在内控体系的建立、宣传、执行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但现状如何呢? 一、当前国内企业内控管理现状 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虽然健全,但是落实情况不理想,也缺少对内控管理监督和有效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人员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企业的内控管理缺少真正独立的有震慑的监督和客观的风险评价体系。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制订得好,执行得不够好;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比国有小型企业的要好些;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在体系上比国有企业差;股份制单位、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国有企业执行得好些。 二、内控管理问题原因及分析 1、管理者自身素质不过硬国有大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在市场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其没有业务经营压力或是很小,中国人自故又是“顺民”,没有了生存的压力,没了群众的有效监督,官本位思想便一直很严重,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其他人违反制度也不一视同仁追究处理,管理起来也不能底气十足,其他人,“领导往家拿根针,当兵的能有往家牵头牛的思想”,在这种状况下,奖惩激励措施无法到位,造成企业的内控失效。 2、监督不力,缺乏风险评估机制国有企业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监管不力,评估和考核不及时或没有评估和考核。监督管理层责、权、利不清,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不注重评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因为没有风险评估,其规避风险的能力弱,导致内部各项经营资源配置浪费,经营决策失误。 3、控制环境差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每个企业由于控制环境的不同,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制定过程都有差别。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防止因制度缺乏操作性而成为摆设,造成内控失效。 4、控制理念一直不稳定对于内控制度及思想无非来源于泊外,属于“洋”的,国内思想界自改革开放后一个是原教旨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后来因为贫富加大,左派的队伍也越来越大,但二者均处于偏激的两个极端,前者过于迷恋市场,相信一些基本的教条,相信个人主义的社会能拯救中国;新左派又极端反对资本主义,极端反对市场和代议制民主,希望借助国家的力量实现平等。这些思想运用于实际执行后的结果不甚理想,忽左忽右,天天改革,我想大多数人听到改革的感觉,心理抵触情况就更多一些了。 改革开放,诚如对“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机械执行,逐利的时代,想得到的“经济发展”目标得到了,不想得到的“道德沦丧”也得了,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氨、瘦肉精等等不一而足。 针对内控管理失效的作法,笔者认为,从商业伦理上解决,也许更能体现治病要治本的思想。在谈通过商业伦理从根本上解决内控失效的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企业的现在商业伦理状况。 三、中国企业现在商业伦理状况 一看“伦理”字眼,前面再加一个“商业”,好象让人感觉到非常陌生,非常“时髦”,实则不然,这些东西我认为一直存在着我们的思想或是行动中。历史长河中儒、释、道并行,那便实更高层次的伦理。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催化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中庸思想,也是一种伦理。 中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更不是算术平均数,而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产物。绝对的东西都会产生人类的悲剧,绝对的平等我们曾有教训。绝对自由主义也更行不通。一些纯粹自由主义学者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也更加注重文化、心灵的问题,这就是他对自由主义超越的一面,伦理是行业的指引,也是行为对与错的判断标准。 对于道德与伦理的关系,笔者的观点有些传统,不敢苟同“道德和伦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的观点,因为“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的范畴要比伦理大得多。一个社会都在逐利,道德沦丧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的商业伦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讨论中国企业的商业伦理,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所处地域、经济性质、企业组织形式、发展阶段、规模大小、行业特点、外界环境等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商业伦理。 海信并购科龙后的困境体现了商业伦理的地域差异,北派企业海信在“强势政府,弱势市场”下与南派企业科龙下“强势市场、弱势政府”的文化差异,使得谁都难以让对方信服,“月亮走我也走”的结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使得企业高管“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中国企业按经济性质划分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不同,它们商业伦理的差异,通过企业焦点问题可见一斑,国有企业效率一般,何谈给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中石油员工是美孚16倍,利润率是人家的1/5是例子。私营企业主不将企业员工看作是一个“人”而认为是给自己挣钱的工具, 持“三条腿的蛤蟆找不到,二条腿的人到处是”观点不在少数吧。外资企业没有本土归属感,韩国在青岛的企业老板,一夜之间走光大半,留下负债累累由政府实际上由中国的老百姓买单,也不是误传吧。 企业发展的阶段一般会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初创期的投资人想的是一口吃一个胖子,快一点儿资本积累,而不考虑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成长期的企业为了挣钱能少缴税就光缴税,排污也是偷偷地排,对同业也是克尽“挖墙脚”手段,没几个不是“自利”的,衰退期时考虑的是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时,尽可能快一点儿甩掉这便是现在中国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商业伦理的缩影。 总之,对于现在中国企业商业伦理状况,应该是不足的地方越来越多,可取的地方孤苦伶仃。犹如中国足球黑幕一样,整个产业链都有问题,政府人员寻租忙,从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贪官心得中的金科玉律便知,老板挣钱不怕黑,员工是“活找我”,而不是“我找活”,各种角色“经济人”下,富有了金钱,最后怕的是也只有金钱。 我国现在很多企业伦理观或者“潜规则”的企业伦理观是什么呢? 1、过分强调“人际关系”;2、典型的商业哲学 ——“唯利是图”;3、“家族式”的经营型态;4、企业经理人(CEO)具有强烈的“自利”和“自我发展”的价值观;5、很少企业会愿意超出法律所规定的标准;6、面临社会问题时总是采取被动或敷衍的态度。 上面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未来中国企业的商业伦理,我们非常悲观呢,实则不然,中国企业自有调节之道,“船到桥头自然直”,笔者试想展望一下未来。 四、建立什么样的企业伦理 正确的伦理观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台积电公司吧。台积电公司于1987年在新竹科学园区成立,是全球第一家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公司。是业界的创始者与领导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其收入约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百分之六十。他们的商业伦理又是什么吗?台积电出名经营理念有:第一,我们说真话;第二,我们不夸张、不作秀;第三,对客户我们不轻易承诺,一旦做出承诺,必定不计代价,全力以赴;第四,对同业我们在合法范围内全力竞争,但绝不恶意中伤,同时我们也尊重同业智慧财产权;第五,对供货商我们以客观、清廉、公正的态度进行挑选及合作。在公司内部,我们绝不容许贪污;不容许在公司内有派系或小圈圈产生;也不容许“公司政治”的形成。至于我们用人的首要条件是品格与才能,绝不是“关系”。大概罗列如下:1、诚信的企业价值观;2、坚持高度职业道德;3、领导阶层以身作则;4、优越之公司治理;5、信息透明化;6、完整社会责任揭露体系;7、环境、安全与卫生的重视;8、参与社会公益;9、优先考虑员工薪酬与福利;10、员工满意度;11、注意客户关系。 有这样优秀的企业的伦理,我们国企不防学一学试一试,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予以充分重视。 五、未来中国企业商业伦理展望 针对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企业的商业伦理,笔者认为应该“剥丝抽蚕,去劣存真”,“剥丝抽蚕”指的是追求企业发展的真正目的所在,“劣”与“真”好似不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但笔者用“劣”字而不用“伪”的本义是指现在企业伦理虽然没过多总结归纳,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劣”是其不可忽视的一种普遍存在状态。 日本围棋名人吴清源曾说过,中国人是“水”性的,日本人是“火”性的,中国人什么事情都能容纳,能吸纳百家之长,当然水洗过东西后也是最脏的;笔者认为,中国的文化是“火锅”文化,各种调味品尽管放入锅中,想吃什么就放什么,想吃老点儿就多煮一会,不能吃辣还可以来个“鸳鸯火锅”。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也曾说过,中国三教合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什么教都会接受认可,但每种教不同,道教类似于药店,佛教是百货店,儒教是粮食店,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碰到难题,或是一个国家碰到朝代更迭,社会动荡,那他(它)就会采用一些道教的思想方法来解决,来治病。佛教呢?就象人走进了百货店,你可以来,也可以不来,来了后,你可以光逛逛不买东西,也可以买点儿东西;但是儒教就不一样了,中国人平时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由儒家的一些思想左右着你,仔细想一想,说的还真有一些道理。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佛家的圣净无生就是三面古镜;作为企业领导,不能这个人需要治病了,你上百货店去给他买块布料,那他还不气死,以为做孝服呢?人饿了,你不能让他吃药来填胞肚子,那还不吃死。原先在私营里面,主位上供奉神像,祈求生意发财,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神秘力量来保佑企业兴旺发达,现在这好似是一种普遍现象了,更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这种情况先是在小家庭饭店里面,私营企业里面,后来慢慢的,大公司、国企也都信了,只不过不敢光明正大的摆出来。如果一个企业不是依靠管理者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处理好方方面面关系的企业伦理和员工的辛勤工作,而是更多依靠对鬼神的崇拜祈祷,那么,还要什么管理呢?全体人员每天跪拜鬼神不就全搞定了吗?主流经济学有一种“零和搏弈”的观点,说的就是你赚的就是别人赔的,总量上应该平衡,当然,现在有国家税费这第三只手进来,就不是二方的零和搏弈了,但是这个道理仍然存在,这也是一个最简单朴素的道理,如果都拜鬼神都赚钱,那谁来赔钱呢? 上面说了这么多,笔者本意就是指未来中国企业在商业伦理方面,首先应该有“剥丝抽蚕,去劣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分析内外因的过程,也是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事物的过程。剥什么丝呢,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什么丝就剥什么丝,北派企业剥“朝中有官好发财”的丝,南派企业剥“只要赚钱什么都干,唯利是图”的丝;国有企业要剥“人浮于事”的丝,民营企业要剥“任人唯亲”的丝。存什么“真”呢?存“合作与团队意识建立并执行”的真,存“互利互惠”的真,存“义利并重”的真,存“公平效率与进取” 的真。 通过学习标杆企业的伦理实践模式,强化治理,管控信息及时公布,维护员工、股东和债权人的利息,坚持诚信的企业文化,领导秉持高度道德良知,实践伦理领导,让企业以公司声誉为重,以背信谋私为耻,这样,企业伦理重建才有实现的可以。 经过努力,我想世界会越来越是一种文化,也会越来越是一种企业商业伦理。前十年达到“公平-不伤害别人的利益”的主流商业伦理目标,后十年甚至二十年达到回报社会的商业伦理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