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严峻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的一些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创业;理想信念教育 一、独立学院就业形势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迅速增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在20世纪末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背景下应运而生。截至2009年5月,中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客观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寻求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市场问题,就业难,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也属于市场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加之国内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所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不足以消化我国净增的适龄劳动力,存在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与适合应届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增长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工作经验等要求更加大了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受教育部门领导,毕业生户籍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分权化、分区化的管理给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再加之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开通绿色通道,对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则设置诸多条件限制,如进京指标的限制,跨省市流动渠道不畅通,人事、劳动、户籍制度改革与毕业生就业改革尚不配套等。[4]阻碍了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机制的建立。 3.就业歧视 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持怀疑态度,“三本”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招聘单位认为民办高校创办者打着教育的幌子,以营利为目的,一切以利益为中心,教学、人才培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认为“三本”学生相对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本科学生而言,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在思想素质、知识素养、领悟能力、敏锐性等方面普遍比不上公办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某些工作岗位招聘时,一些企事业部门一听说毕业生毕业于民办高校就直摇头。可见,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4.专业设置滞后不合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制约着独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地立足于自身和母体学校的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的课程更新速度慢,有的课程知识老化、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人才观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产销不对路,结构矛盾突出,导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5.就业指导队伍年轻 独立学院发展快、规模大,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迟,专业人员缺乏,许多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教师由辅导员来担任,队伍比较年轻,工作经验尚显不足,辅导员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因此还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6.毕业生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 独立学院毕业生一般来自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所学专业一般都是社会的热门专业。这就导致了毕业生盲目自信,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过高,同学之间进行就业攀比,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费比较高,学生及其家长在对高等教育高投入的同时,必然会关心是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效益。直接表现在就业期望过高,过分关注物质待遇、地域条件,工作环境和单位性质:择业区域上,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择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在工作环境上,偏向于办公室、写字楼,不愿去基层车间现场。 7.个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独立学院的生源高考成绩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能深入,且学习方法不够有效,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很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导致毕业后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水平相对较差,专业素质相对不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往往缺乏自信。 8.职业生涯模糊,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 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学阶段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将来或进行过职业规划,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学校也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不知为何而学,甚至以较高分数考进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缺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一进入大学便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间,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就业准备,欠缺职业素养,也没有一定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