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免费范文 >

试论我国政府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研究

编辑:admin  来源:wenku163.com

  论文摘要 央行实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经验,这才导致没有把握好计划和市场两者的关系,没有保持好两者的平衡,两者在适用上都存在度的问题。对此,我国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自主创新,制定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的经济政策。

  论文关键词 公共政策 宏观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均积极采取措施,或预防危机波及到自己国家,或抑制危险的扩张,或积极寻求方法弥补损失。我国也不例外,在美国参众两院还在积极辩论怎样应对危机时,我国在大国中率先宣布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且规模相当庞大,按当时的汇率来看,达6800亿美元,占我国GDP的比重相当大,远高于美国,甚至是高于任何一个受经济危机打击最深的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重要领域后,我国又出现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破5”、中央银行加息以及央行多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现象,通货膨胀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民众。对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央行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我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及如何发挥该职能,掌握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政府是宪法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政府依据国家宪法的规定和授权,享有独特的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其中,经济职能就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调控;二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即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制定就业规划、产业政策等措施为广大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指导;三是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保证公平竞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而对企业和市场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二、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中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状况
  据财新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1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上升21.00%历史高位,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已达到17.50%。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数据显示,自去年1月18日年内第一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0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3.5%。2010年连续6次对其进行调整,2011年第一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8.50%上调到19.0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5.00%上调到15.50%。
  (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超出预期,其并未像往常一样在周末公布,而是在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4月的CPI相关数据后的第二天公布的,而且距离周末仅一天时间,这就显示出本次提高准备金率似乎并非有备而来。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国家要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呢?
  1.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影响不甚乐观
  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阴影还不见消退迹象,人民对经济下滑的忧虑却与日俱增。年初以来,为了控制物价上涨,我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地研讨和制定多项政策,既有中央银行动用各种工具收紧货币,更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连续约谈各个行业重点企业。然而,通胀困境并未因此得到缓解。资料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虽小幅回落,但仍位于5%以上的高位,属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工业不同领域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软,如工业增加值、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关键性指标。
  “虽然说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道,目前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未出现明显改变。
  4月CPI同比增幅是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但如果以环比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下降了0.4%,非食品价格则上涨了0.4%。其中,主要的原因是4月蔬菜价格环比下降11.2%。“这个数据很难被视为好消息。”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炜判断,正如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下降主要归因于蔬菜价格下降。可一旦菜贱伤农,政府就会开始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稳定菜价,随之,食品价格也会在未来几个月重新企稳。CPI仅有的回落趋势也会在下季度重新攀升。
  此外,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仍然比较大,国内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油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价格上涨压力仍不可小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现如今的通货膨胀呢?
  2.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后遗症
  对于通胀由哪几种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问题,一种主流看法认为,通胀是货币现象;也有看法认为通胀是结构性问题,与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产业的升级有关系。对此,众说纷纭。
  在金融海啸的发源地美国,参众两院还在辩论怎样应对危机时,我国在大国中率先宣布经济刺激计划,而且规模相当庞大,按当时的汇率来看,达6800亿美元,占我国GDP的比重相当大,远高于美国,甚至是高于任何一个受经济危机打击最深的国家。
  当时,就有人发表文章,对此表示担忧:我国有经济刺激的必要,这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最可靠的方法是刺激我国国内需求。但这种刺激规模似乎是太大了,其结果很可能是通货膨胀。
  资料显示,2009年一年,加上开发银行的贷款,加起来有9.6万亿人民币。此时的信用膨胀已远远超过了美国从2003年到2007年房地产信用泡沫最严重的时候。我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真正靠税收或政府公债来融资的,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是靠银行系统。
  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转变,我国是一个快速成长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危机确实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但是美国需要做手术,我们只是划破道口子,但我们用的止痛散比美国用的还多还猛,这当然会有后遗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