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免费范文 >

试论我国政府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研究(2)

编辑:admin  来源:wenku163.com
   (三)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的购买能力的提升,大量流动性涌入我国,中央银行必须买入外汇而投入大量的基础货币,外汇来源包括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热钱等。为了对冲基础货币,央行又通过多种工具回收货币,以管理通胀预期。
  解决该难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行央票,二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发行央票利息成本越来越高,目前一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即利息率)为3.3%左右,而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息仅为1.62%。显然,前者的成本比较大。
  另一方面,发行央票达到一定程度后,银行和其他组织、个人继续购买央票的意愿将逐渐下降,而又不能强制他们购买,因此,央行的对冲目标就很可能无法如期完成。相对而言,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令性的,各银行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使银行不愿意也必须按照规定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这样,央行的对冲目标便较容易达成,同时也可以从总量上控制房贷规模,抑制银行的信贷能力或信用创造能力。
  此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又是为了减少外汇储备亏损成本。因为,我国如果发行央票对冲货币,或者提高国内利率,都将加大外汇储备的成本,这样外汇储备将发生亏损的风险。
  “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回收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紧缩。央行每月对冲外汇占款,发行央票背了巨额的利息成本,现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将成本转嫁给商业银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道。

  三、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每一次通货膨胀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性,普遍的相似处就是过多的货币供应和过少的商品。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有效回笼货币即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二是有效增加商品供给。
  就有效回笼货币来看,政府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总结起来是通过两个方面来有效回笼货币:
  第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冻结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目前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进行了11次的上调,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进行了强有力的控制。
  第二,普遍通过加息的方式,提高银行存款的实际效率,从而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回流到储蓄账户,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加息抑制通胀的作用毋庸置疑,这是遇到通货膨胀后各个国家普遍适用的方法。但是,现在我国经济除了通货膨胀外还存在其他特殊的经济特点和问题,如:我国的汇率制度与美元波动高度相关;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息对我国通胀就会产生特殊的的影响。比如,加息会吸引境外热钱,这就增加了境内的流动性,反而助推了通胀。
  而所谓的有效增加商品供给,其实质还是激活民营经济。但是,目前的经济政策对激活民营经济又产生一些阻力。
  根据新华网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出台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其中,提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的安排情况: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约2800亿元,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约18000亿元,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约400亿元,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工程约3500亿元,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1600亿元,加快灾后重建约10000亿元。但是除此之外,近期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已经先后约见了康师傅、联合利华、宝洁等企业。
  面对上述费解现象,社会上存在很多疑问:这一次价格上涨很显然是由货币超量发行引起的,发改委为什么不去约见央行领导而去约见企业领导?这一次价格上涨是因为石油等价格上涨,发改委为什么不去约见中石油或中石化等垄断国有企业,而去约见相对弱势的民营企业和外企。
  实质上,上述现象的产生以及央行实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经验,这才没有把握好计划和市场两者的关系,没有保持好两者的平衡,两者在适用上都存在度的问题。对此,我国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自主创新,制定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条件的经济政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