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生“知识扶农”的渠道管理
通过对农村支教的渠道分析,反观大学生“知识扶农”现有的渠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知识扶农”的资源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第二,“知识扶农”的长期性、人员稳定性问题;第三,“知识扶农”的政府政策导向与大学生自身公益热情之间的平衡问题;第四,“知识扶农”体制的固定性与形式多样性、内容活泼性之间的冲突处理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对“知识扶农”的渠道管理,以更好地推进“知识扶农”的进一步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社团组织的优势互补 在渠道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挥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优势,加强监管,完善政策落实,努力贯彻并实现政策初衷及其内在价值。同时,鼓励引导社会渠道的发展,力争实现规范化。以政府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弥补社会组织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以社会组织灵活多样的形式弥补政府主导体制化过程中存在的活力不足的弱点。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同样要坚持二者的结合,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长效互动机制,增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建立长期定点支农扶农、定岗定人的机制 大学生“知识扶农”并非是一种短期高效益的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事业,因而需要建立一个长期定点支农扶农机制,实现“知识扶农”效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与此同时,设立一套定岗定人机制,在一些特定的对人员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岗位设定支农扶农的基本年限,以尽量避免相关工作因人员的去留而荒废或推倒重来。 (三)基本政策保障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 虽说多数大学生参加“知识扶农”相当程度上是属于义务性的、公益性的,但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需要为其提供基本的保障,以满足其实际需求。政策的导向作用不应是一味地提供丰厚的优惠条件以吸引人才,而应是满足真正热心于“知识扶农”的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提高优惠条件,否则,政策的初衷将无法实现,甚至可能被有心人士所利用。 (四)开拓创新形式以挖掘潜在的人才资源 大学生“知识扶农”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需要加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在保持基本体制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各种形式的社会动员,深入挖掘对“知识扶农”有着强烈意愿的潜在人才资源,增添“知识扶农”的生机与活力。尽可能地号召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的大学生融入到“知识扶农”的实践中来,为加快农村全面建设而一同奋斗。
四、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待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知识扶农”作为一条新兴道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改善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不过,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学生“知识扶农”要想进一步深入发展,仍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