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于2009年3月9日出台了。它在检察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从:什么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如何操作?哪些是符合条件的被救助对象?救助的形式有哪些?以及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说明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如对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能起到缓解其经济困难、舒解其精神痛苦,尽快走出灰色心境、早日重新融入社会的强大作用;对检察工作则能起到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难题,帮助弱势群体、关爱百姓疾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检察崇高形象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检察救助 信访维稳 工作探讨
中央政法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9年3月9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办案中,我们常碰到:由于刑事案件的发生,致使被害人或其家属受到重大的经济、人身损害,但又无法从罪犯、赔偿义务人或其他来源获得充分物质保障,导致生活陷入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所需。尤其是交通肇事、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案件,造成家庭支柱死亡,令孤儿寡母无法生存的悲剧。这也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而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正是消除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此,笔者谈谈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看法。
一、对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认识
(一)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国家依据法律程序对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在通过其他法律途径无法获得赔偿或赔偿不足时,给予其适当经济补偿、解决燃眉之急的一种法律制度。这个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当犯罪人、赔偿义务人无力承担被害人损失时,由国家财政帮助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摆脱犯罪给其造成的悲惨境况,使其恢复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的经济、社会地位,从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这种救助的性质是对被害人给予临时救济,具有救济抚慰性质,不是国家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安排,属于检察院管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由检察院的控申部门办理,并接受区委政法委的领导。 (二)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操作程序 1.申请程序。由被害人或近亲属提出申请,对属于救助范围而受害人因其他原因没有提出申请的,承办案件的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请求救助的权利,并协助当事人提出申请。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承办案件的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请求救助的权利”,是属于由检察机关主动提醒的申请。那么检察机关如何去主动提起呢?我认为:一是告知。即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办案部门认为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需要救助的,应当告知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可以提出救助申请并提出意见,连同有关材料移送办理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控申部门审查办理。二是备案。检察机关办理刑事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刑事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办案部门应在送达不起诉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将公诉案件审查报告、不起诉决定书、刑事被害人基本情况等材料移送控申部门备案。对于办案部门移送的备案材料,控申部门要认真审查,及时办理。 2.审核程序。具体包括申请的受理、申请材料的审查(如:申请书、户籍证明、是否获得民事赔偿的证明材料、申请人为被害人近亲属的,应提供与被害人的关系证明材料、当地民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出具的生活确有困难的证明以及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等),了解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向其说明救助制度的含义、条件、要求、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发放程序以及可能的结果等内容,并决定对被害人是否救助及救助的具体金额。 3.发放程序。在作出对被害人实施救助的决定后,由控申部门向政法委申请,再由政法委统筹发放。救助金的发放原则上采取一次性审批,一次性发放的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一次审批,分批发放的方法。 4.救助程序。控申部门在审查被害人申请救助后,应在合理的期限内作出予以救助或不予救助的决定,被害人对救助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政法委提出复议,以保证符合条件的被害人都能得到及时公平公正的救助。 5.追偿程序。必须明确的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并不是免除犯罪人及赔偿义务人的赔偿义务,而是在犯罪人及赔偿义务人无力承担该赔偿义务时的救助。在犯罪人及赔偿义务人恢复赔偿能力时,应由经办本案的单位向犯罪人及赔偿义务人追偿。这既能节省国家救助资金的支出,也能形成对犯罪的威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