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_webname}
主页 > 免费范文 >

试论农村环境治理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编辑:admin  来源:wenku163.com

  论文摘要 农村环境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农村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探索适当的解决途径是建设新农村必由途径。

  论文关键词 农村 环境 治理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一些地方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日益上升为“三农”问题的新焦点。

  一、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导致面源污染加剧。种植、养殖规模扩大,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也随之剧增,多种农作物由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由自然半自然状态发展到精耕细作;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全面提速,畜禽粪便排泄量成倍增长。据统计,农村化肥年施用量4700多万吨,农药年施用量130多万吨,农膜年残留量45万吨,养殖业、加工业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25亿吨。国内大约有2300万家乡镇企业,其中制砖、水泥、铸造、炼焦四个行业能耗占整个乡镇企业能耗的5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1/6。 以上数字说明,当前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剧了农村面源污染,加大了土壤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河流水质的污染。
  2.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不健全。目前,城市环保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有限,而农村基层环保机构或有或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保工作管理的缺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乡镇34301个。2010年,全国有乡镇环保系统机构1892个,工作人员7154人。 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总体状况紧缺。城市环保部门只能主要针对大中城市环境、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监管,根本无暇顾及数量多、范围广的小城镇和农村环保工作。乡镇一级环保所机构建立不完善,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和农村环境的管理工作缺少基层主抓机构,很难开拓农村环保工作发展之路,无法有效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环保投入要达到GDP的1.5%,要使环境改善则须达到GDP的2.5%。而目前农村的环保投入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与环境的保持与改善要求的投入标准差距更大。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村整体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状态改善进程不快。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和废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村污水治理普及率还不高,村庄垃圾日常清运的环卫设施还没有全面普及建成到位,农村中小型工业企业大多没有污水、废弃物处理设施。

  二、制约农村环境整治的原因

  目前农村环保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既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法规不健全等客观和历史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扎实、资金投入不充足等主观和现实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环保认识不到位。不少人在污染防治工作上存在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一些人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面积广阔、村民居住零散,建设农村环保体系很难。还有人认为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组织发动难度大。在这些错误认识的主导下,一些农村乡镇一味强求经济效益,盲目建设、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有的一味追求政绩工程,而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多。
  2.农村居民环保主体意识普遍不浓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改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较低,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比较看重眼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潜在的环境危害。
  3.农村环保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性质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不多,在一些农村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现行的一些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也已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仍未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型法律秩序所代替。农村干部群众,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予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技研究应用滞后。一方面,农业项目效益比较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关注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同时,农民接受、应用农业科技不积极、不广泛。大部分农民仅凭过时经验盲目耕种,不仅投入大收益小,而且还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病、虫、草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