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途径
相对城市的环境污染而言,农村的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物质及其危害性都具有不确定性,农业的面源污染不像点源污染那样直观,治理难度相当大。清醒认识当前农村环保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力度,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加大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力度,是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1.加强农村环保宣传,积极引导村民人人参与。农村环保离不开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居民主体作用。(1)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普及教育,清除农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观念和认识误区,不断增强环保忧患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保防治自觉性和积极性。(2)积极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不注意爱护环境卫生习俗、风气,逐渐养成良好、文明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3)号召农村党员干部当好环保带头人。组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在环保工作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员、示范员,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损害环保行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村民积极投入农村环保工作。
2.立足长远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农村环保区域规划。以保护植被、水系和耕地为主旨,立足于现有自然资源条件,按照地势地貌类型,科学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总体规划。(1)整合环保、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等部门力量,立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维护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指导乡镇、村庄的规划和建设。(2)推动县区、乡镇编制农村环境整治总体规划。各地各级根据本地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小城镇、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整治总体规划。 3.增加农村环保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是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1)各地各级财政部门应优先确保农村环保必需经费支出,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建设的投入。(2)积极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大向农村环境建设投入。(3)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积极向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捐助,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4)结合“农村改厕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沼气工程”等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助。注重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改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把资金重点投入改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废水无害化处理及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能力。 4.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引导农民科学生产。(1)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加快研究和大力推广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2)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倡导和推行生态农业,坚持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田水微循环利用等新型生产模式。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和畜禽、水产养殖饲料。(3)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力度,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及时全面反映污染治理进展情况和效果,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学、具体、准确的信息。(5)在重点保护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建立一定梯度的检测站,随时随地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公之于众,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咨询和监督。 5.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乡镇环保机构,加快建立乡镇一级环保所,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和农村环境的管理工作。(1)建立长效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和兽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机制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出台“以奖代补”的考核办法,推进农村环保工作落实。(2)提高农村自身环境管理能力。从乡镇、行政村到自然村,设立专兼职的环境监督人员,对农村环境进行全方位日常监督。组织各村庄制定村民卫生守则,并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补充完善,把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3)着力加强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农村环保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强化提高农村环保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着力清除目前部分农村企业在意识上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而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对屡遭投诉超标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和水源区的企业,坚决予以依法严肃处理。 |